每8秒就能完成一個電芯,一天能完成35個以上動力電池包!Kaiyun官網入口 最新網址7月8日,在徐州徐工新能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數智化產線上,橙黃色的機械臂轉動不停,智慧大屏上生產數據不斷跳動,一件件包裹藍色絕緣膜的電池包正自動封裝下線。
聚焦動力電池研發自強自立,構筑完整的工程機械和商用車動力電池研發、制造及應用產業鏈,將為徐州市“一號產業”轉型發展和進一步鞏固提升“工程機械之都”地位注入澎湃新動力。
日前,省委改革辦、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推介制造強省建設改革創新案例的通知》,發布推介22個示范效應明顯、改革創新成效突出的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我市《“333”創新生態做大做強工程機械“一號產業”》被評定為制造強省建設改革創新典型案例。
徐州是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認定的“中國工程機械之都”,自2011年以來一直蟬聯這一榮譽稱號。在徐工集團帶動下,徐州工程機械集群進入首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成為江蘇省全力打造的6個國際先進制造業集群之一。
一個品牌成就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一個產業支撐一座城市,提升一方實力。市委市政府把工程機械作為全市“一號產業”來打造,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騰出發展空間,推動工程機械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做優做高,全力打造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盛夏七月,徐工集團起重機轉臺智能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一條兼容多道工序、能夠生產26種產品的“智能生產線”正高速運轉,體形龐大的智能焊接機器人靈活而精準地進行各項操作。作為全球起重機行業首條大型結構件智能化生產線,該產線創下多個“第一”“唯一”,實現從跟跑到領跑跨越的發展歷程。
礦山設備一直被認為是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前景最開闊、技術含量最高的領域。瞄準這一行業“珠峰”,徐工先后推出“神州第一挖”700噸挖掘機、全球最大后驅剛性礦車、全球首臺240噸級混動礦用自卸車等高端產品,成為全球礦山裝備主流供應商。
為更好地集聚頂尖創新資源,我市先后投入超過10億元,建設行業首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江蘇省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業創新中心。面向工程機械行業重大需求,布局基礎材料、傳動、液壓、新能源、智能控制等6個重點領域,全面覆蓋產業關鍵環節,覆蓋主機、零部件、基礎材料全產業鏈,目前正在爭創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主機方面,全面覆蓋工程機械20大門類,其中移動式起重機、水平定向鉆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隨車起重機、登高消防車、高空作業車、輪式起重機、裝載機等13類主機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
——配套方面,集群集聚了1200余家零部件配套企業,積極推動“原材料—零部件—主機—后市場”全產業鏈緊密協作,專用底盤、驅動橋、電控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實現垂直整合一體化,工程機械油缸、驅動橋、回轉支承3類零部件市場占有Kaiyun 開云官網入口率全國第一。
依托龍頭企業的技術研發體系,徐州工程機械行業帶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全市形成了1家千億、100家億元以上、1000家中小企業的“1+100+1000”企業創新矩陣,建成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超200家,實現了大中小企業全覆蓋。累計創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0家。
如今,徐工集團連續35年位居全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名,卡特彼勒徐州工廠已成為卡特彼勒在中國的旗艦制造工廠,逐漸成為卡特彼勒全球挖掘機制造基地??ㄌ乇死找孕熘莨S為核心的制造基地,打造了強韌的供應鏈體系,在中國的一些工程機械配套件供應商已成為行業翹楚,并成功登上全球工程機械的大舞臺。
3月22日,備受關注的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吊裝能力最強、全球首款11橋徐工XCA4000輪式起重機在河北衡水完成首吊,順利把單機容量6.25MW的風機吊裝到位。這是徐工集團第七次刷新由自己創造的千噸級起重機研發紀錄。
“很多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不來的,必須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創新”,囑托,徐工集團始終牢記在心。
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丁宏剛介紹,剛剛完成首吊的4000噸輪式起重機,是集團G2代技術平臺的一款主要產品。2019年起,集團累計投入千余名工程師進行G2代技術平臺技術開發,目前已發布21項關鍵技術、31項關鍵零部件,攻克30項難題,形成11項原創技術,全產品線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近年來,徐州工程機械行業依托本地創新鏈龍頭企業,打通“自主研發、協同創新、揭榜掛帥”三大攻關路徑,液壓多路閥、中小排量液壓泵閥馬達、變速箱、驅動橋等核心零部件實現自主可控,其中40%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高質量實現國產化替代。
協同攻關突破液壓系統、傳動系統、自動控制等方面近1000項關鍵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不斷提升,70%的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材料實現自主保障,徐州工程機械產業全面邁向全球行業中高端。
2023年以來,徐州市與比亞迪深入合作,共建兩個百億級新能源電池合作項目,聯合研發適用于工程機械的新能源電池,在工程機械電動化領域占據了先發優勢,130余款新能源主機產品列入研發計劃。
“敞開大門”搞創新,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市財政每年拿出6000萬元,遴選行業“卡脖子”技術,面向全球開展“揭榜掛帥”,吸引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上海交大等145家單位揭榜。
聚力構建創新“生命線日,在徐工礦業機械有限公司停車場,停放著數臺剛剛下線的無人駕駛礦卡。整車前后配備Kaiyun 開云官網入口了很多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還有視覺攝像頭,它們作為整車的“眼睛”,可以感知周圍的狀態,2根衛星天線可以做到厘米級的衛星定位,顯示出徐州在高端礦業裝備領域研發制造硬核實力。
2023年6月,智慧礦業創新集群在徐州成立。這一創新集群由中國礦業大學、徐工集團等礦業領域龍頭機構,15家井巷工程龍頭企業和相關智慧礦山領軍企業共同發起。依托中國礦業大學這一礦業最高學府,將國家所需與徐州“一號產業”所長緊密結合,Kaiyun官網入口 最新網址攜手上下游企業打造工程機械產業新生態,徐州工程機械產業的韌性越來越強。
全市工程機械行業也正在通過完善“成果轉化、示范場景、產品推廣”的3級保障體系,構建“333”產業創新生態,全面突破“卡脖子”環節,高水平實現自主可控。
來自市工信局的統計表明,2023年,我市工程機械產業集群技術合同成交額超50億元,實施產學研合作和成果轉化項目35項,累計研發省首(臺)套重大裝備60余件,為創新研發持續“輸血”“供氧”。
得益于提升供應鏈融通力度等措施,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全國工程機械生產及服務企業最多、綜合規模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研發基地。
在徐州高新區,徐工消防、徐工重卡等龍頭企業的快速增長拉動全區工業經濟蓬勃發展。隨著徐州工程機械產業布局的調整,賈汪區和邳州市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勢頭也在逐漸趕上。
新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將更大力度打造“一號產業”集群。著力完善產業支撐體系,營造最優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生態。構建高效協同發展機制,按照“一個混合專班+一個產業聯盟+一批創新平臺支撐+一套要素支撐體系”模式,全力以赴支持產業創新發展。認真研究謀劃,將工程機械元素有機融入城市規劃建設,持續擦亮“中國工程機械之都”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