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9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的通知》。其中指出,到2027年,實現汽車及零部件生產效率、能耗、環保水平及產品質量等再上新臺階;涉及整車產能變化的,Kaiyun官網入口 最新網址應符合產業政策要求并履行相關程序。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中央企業: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對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工作的指導,依據《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和《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編制了《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推動實施。
以煉化、煤化工、氯堿、純堿、電石、磷肥、輪胎、精細化工等領域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或實際投產運行超過20年的主體老舊裝置為重點,推動老舊裝置綠色化、智能化、安全化改造,加快更新改造老舊、低效、高風險設備。到2027年,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成熟度3級及以上企業比例達到15%以上,4級及以上企業比例達到7%以上,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5%以上,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5%以上,改造裝置能效達到《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3年版)》標桿水平,本質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涉及煉油、乙烯、對二甲苯(PX)、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煤制烯烴、燒堿、純堿、電石、磷氨等產能變化的,應符合產業政策要求,嚴禁違規新增產能。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3年版)》《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企業老舊裝置安全風險評估指南(試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 等政策文件?!禛B21344-2015合成氨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21343-2023 電石、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1,4-丁二醇、雙氰胺和單氰胺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等能耗限額標準,《GB 13458-2013 合成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41618-2022 石灰、電石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重點行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T39116-2020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石化和化工行業數字化轉型成熟度模型與評估標準》等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
1.節能減污降碳改造。采用高效催化、生物催化、超重力反應、膜極距及氧陰極離子膜電解、半水法工藝或二水-半水法磷酸生產等效率提升技術,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熱集成精餾、換熱網絡系統優化、半廢鍋流程等節能技術,直接氧化法環氧氯丙烷、無汞觸媒生產聚氯乙烯、資源綜合利用等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升級,更新固定床煤氣化爐、小電石爐((重點領域)
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為重點,圍繞石油、化工、航空、船舶、鋼鐵、汽車、Kaiyun官網入口 最新網址醫藥、軌道交通等關系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行業領域,推動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和工業操作系統更新換代?;A軟件方面,重點更新工業領域應用的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產品。工業軟件方面,重點更新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工程(CAE)、計算機輔助制造(CAM)、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劃(ERP)等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營維護相關軟件。工業操作系統方面,重點更新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統(DCS)、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安全儀表系統(SIS)、嵌入式軟件等產品。到2027年,完成約200萬套工業軟件和80 萬臺套工業操作系統更新換代任務。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統政府采購需求標準(2023年版)》《數據庫政府采購需求標準(2023年版)》《GB/T 20984-2022 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方法》《GB/T39204-2022 信息安全技術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要求》《GB/T18784-2002 CAD/CAM數據質量》《GB/T41923.6 64 -2022 機械產品三維工藝設計第6部分:數據要求》《GB/T35119-2017 產品生命周期數據管理規范》《GB/T25109.2-2010企業資源計劃第2部分:ERP基礎數據》《GB/T15969.6-2015可編程序控制器 第6部分:功能安全》《GB/T33009.4-2016工業自動化和控制系統網絡安全 集散控制系統(DCS)第4部分:風險與脆弱性檢測要求》《GB/T21109.3-2007過程工業領域安全儀表系統的功能安全 第3部分:確定要求的安全完整性等級的指南》《YD/T4494-2023工業互聯網邊緣計算 邊緣節點模型與要求 邊緣網關》等。(三)重點方向
1.基礎軟件。推動航空、船舶、石油、化工、鋼鐵、醫藥、能源、電子等行業,圍繞綜合辦公、經營管理等場景,全面更新信息系統,重點推進臺式計算機、便攜式計算機、一體式計算機、通用服務器、桌面操作系統、服務器操作系統、分布式數據庫、集中式數據庫、中間件、辦公軟件等基礎軟硬件一體化更新換代,加強對上層各類應用系統的支撐力度。鼓勵工業企業圍繞工業現場應用,加強軟硬件耦合適配,重點推進上位機、工作站、工控機、實時數據庫等基礎軟硬件更新換代。推動汽車、裝備、軌道交通、電力等重點行業企業全面更新智能操作系統、嵌入式操作系統、時序數據庫、消息中間件等產品,打造示范標桿。
2.工業軟件。推動航空、船舶、石化、鋼鐵、汽車、裝備、軌道交通、電子等重點行業及模具等重點領域企業全面更新換代二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建筑信息模型(BIM)、計算機輔助工藝規劃(CAPP)、制造執行系統(MES)、高級計劃排程系統(APS)、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系統(SCM)、人力資源系統(HRM)、采購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WMS)、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IETM)、維護維修與大修(MRO)、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PHM)等軟件。鼓勵重點行業龍頭企業提供典型應用場景和試驗環境,建設工業軟件中試驗證平臺,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制定中試技術規則和標準,推動計算機輔助制造(CAM)、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結構仿真、流體仿真、行業專用軟件等初步成熟的工業軟件加快完成中試驗證;鼓勵工業企業優先選取非關鍵工序、非重要零部件場景開展更新換代,并逐步在關鍵工序和零部件場景中擴大應用范圍。在航空、石化、船舶等重點行業開展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三維工廠設計、聲學仿真、電磁仿真、光學仿真、復合材料仿真、流程模擬軟件、儲層改造仿真軟件等創新產品試點更新,并推動其他行業企業逐步加大應用力度。
3.工業操作系統。面向制造業全流程,推動工業企業全面推進分布式控制系統(DCS)、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更新換代。圍繞重點行業、關鍵設備,逐步加快中小型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更新換代。引導重點行業龍頭企業面向大型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提供典型應用場景和試驗環境,逐步擴大應用范圍。加快推進非關鍵工序、非核心場景開展安全儀表系統(SIS)更新升級,逐步開放關鍵工序和核心應用場景。圍繞重點行業需要,建設中試驗證環境,加強軟硬件適配驗證,加快推動嵌入式操作系統、工業實時數據庫等產品的更新升級。對于其他行業專用工業操作系統產品,針對成熟可用產品,強化示范引領,全面推進更新換代;針對基本可用產品,加強中試驗證,成熟一批更新一批,逐步擴大更新換代范圍和規模。指導企業引入云計算、虛擬化和邊緣計算等技術,按需升級改造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等設備。
以構建安全可控新型工業網絡體系,加快工業互聯網規?;瘧茫龠M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推動汽車、鋼鐵、輕工、工程機械、建材、船舶、消費電子、航空、石油化工、消費品等行業的工業設備、工業網絡、工業算力、工控系統等網絡化改造升級。力爭到2027年,80%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網絡化改造,邊緣網關、邊緣控制器等產品部署超過100萬臺,“5G+工業互聯網”項目數超過2萬個。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GB/T26790工業無線網絡WIA規范》《GB/T36417全分布式工業控制網絡》系列標準,《GB/T42021-2022 工業互聯網 總體網絡架構》《YD/T4492-2023 工業互聯網 時間敏感網絡技術要求》《GB/T30094-2013 工業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YD/T4443-2023工業互聯網聯網用技術 無源光網絡(PON)設備技術要求》《YD/T4494-2023 工業互聯網邊緣計算 邊緣節點模型與要求 邊緣網關》《YD/T 4097-2022 物聯網信息模型 總體框架》《GB/T38869-2020基于OPCUA的數字化車間互聯網絡架構》。
1.工業設備網絡化升級。綜合利用工業總線G、時間敏感網絡(TSN)、互聯網協議第6版(IPv6)、先進物理層(APL)、Wi-Fi等技術,加快工業現場工業裝備、儀器儀表、自動識讀設備的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全面提升工業設備聯網率和數據采集效率,加快設備更新換代。
2.工業網絡改造升級。綜合運用工業光網絡(PON)、TSN、 5G、Wi-Fi 6 等大帶寬、高確定的技術升級企業網絡基礎設施,部署新型工業路由器、交換機、網關、網管、標識中間件和算網一體化設備與系統,打造滿足生產制造、倉儲物流、研發設計全面智能升級的安全可控網絡基礎設施。推進5G工廠建設,支持基礎好、實力強、有需求的工業企業建設5G工業獨立專網。
3.工業數據集成能力提升。采用信息模型、標識解析等技術,全面提升工業數據采集、存儲、管理和應用的能力,實現工業全生命周期的標準化管理,支撐跨廠商跨系統的數據互通互操作。
4.工業操作系統改造升級。指導企業按需部署內嵌5G、TSN 等先進通信模組的融合工業裝備,綜合利用5G/5G-A、邊緣計算等網絡技術實現傳統工業操作系統(如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等)的IP化、智能化和無線化改造,提升企業生產現場的自動化、智能化和集中化水平。
5.邊緣計算能力提升。協同工業網絡、工業算力、工業數據設備和系統的改造升級,部署邊緣計算節點、邊緣計算網關、邊緣控制器、邊緣云等工業算力設備,建設工業智算中心,形成覆蓋生產、管控、經營全環節的算力基礎設施,支撐工業人工智能、工業大數據、工業大模型創新應用部署。
以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為重點,聚焦電機及其系統、變壓器、工業鍋爐等重點用能設備,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設備,冷卻塔等重點用水設備實施更新改造。到2027年,新增高效電機、變壓器、工業鍋爐占比分別較2023年提高10、10、15 個百分點;通過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工藝裝備改造升級,推動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超過57%,推動大宗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的年綜合利用能力提升2000萬噸左右;通過冷卻塔等用水設備改造,工業冷卻塔漂水率不高于0.005%,民用冷卻塔漂水率不高于0.01%,節水效率提升10%以上。
主要標準包括但不限于:《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4年版)》《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3年版)》《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等政策文件。電動機依據《GB18613-2020 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30253-2013永磁同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30254-2013高壓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變壓器依據《GB20052-2020 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工業鍋爐依據《GB24500-2020 工業鍋爐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等節能相關標準。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和《GB/T7190.1-2018機械通風冷卻塔第1 部分 中小型開式冷卻塔》《GB/T7190.2-2018機械通風冷卻塔第2部分 大型開式冷卻塔》《GB/T7190.3-2018機械通風冷卻塔第3部分 閉式冷卻塔》等節水相關標準。《GB/T39753-2021 光伏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術要求》《GB/T38470-2023再生黃銅原料》《GB/T38471-2023再生銅原料》《GB/T13586-2021 回收鋁》等資源綜合利用相關標準。
1.電機及其系統。推廣應用高效節能電機及其系統,加強電機與風機、水泵、壓縮機等電機驅動設備匹配性節能降碳改造和運行控制優化。推廣大功率電機及其系統能耗監測、遠程運維等技術,變頻調速、永磁直驅、工業伺服以及電機與拖動設備系統運行工況匹配等技術。推廣高效節能變頻調速永磁電機、高效異步電機、同步磁阻電機、低速大轉矩直驅電機、磁懸浮電機以及工業伺服電機等。
2.變壓器。推廣高效節能立體卷鐵芯變壓器、非晶合金變壓器、節能高阻抗變壓器、環保型絕緣油變壓器等節能變壓器。推廣風電、光伏、儲能等領域高效變壓器,電力電子變壓器、智能變壓器,預裝式變電站、高集成化的逆變器變壓器、變流器變壓器、集成式充電站、無功補償裝置集成一體機。推廣變壓器運行控制優化、在線節能監測診斷、智能運維管理等節能技術。
3.工業鍋爐。推廣冷凝式燃氣鍋爐、高效環保生物質鍋爐、電加熱鍋爐、工業電熱儲能鍋爐、蓄熱式電加熱鍋爐、余熱鍋爐等,推廣鍋爐耦合太陽能、余熱、電能等多能互補技術。加強鍋爐和熱泵產品的耦合利用,推廣應用高效熱泵產品回收工業余熱,實現能源品種多元化、燃煤鍋爐大型化、燃氣鍋爐冷凝化、工業鍋爐電氣化的轉型升級。
4.工業固廢源頭減量設備。針對產生赤泥、磷石膏等復雜難用固廢和粉煤灰、冶煉渣等大宗工業固廢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通過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減少工業固廢產生量。
5.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設備。針對赤泥、磷石膏等復雜難用固廢和粉煤灰、冶煉渣等大宗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生產工藝和設備,通過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主要包括工業固廢高效智能破碎、粉磨、分選、節能煅燒烘干、快速成型、低成本養護,赤泥低成本規?;祲A,磷石膏高效凈化,工業固廢有價元素高效提取等設備。
6.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設備。針對廢鋼鐵、廢銅鋁、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等再生資源,通過綜合利用工藝改造和設備更新,推動再生資源自動拆解、精細分選、高值化再生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推動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合理延伸。
7.冷卻塔設備。推動冷卻塔整體裝置改造,填料、收水器、動力部件、構架(鋼結構、混凝土、玻璃鋼)等零部件改造,循環水系統供水及水質智能控制改造等,重點推動在役時間超過10 年的老舊冷卻塔設備更新換代。
以提升工業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為重點,按照統籌指導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安全應急科技成果推廣、指導重點行業排查治理隱患的要求,在石化化工、鋼鐵、船舶、輕工、有色、鋰電池、汽車、工程機械、建材等生產安全事故易發多發行業,聚焦安全應急監測預警、工業消防系統與裝備、安全應急智能化裝備、先進個體防護裝備等四大類裝備實施設備更新計劃。到2027年,使上述行業領域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有顯著提高,工業企業綜合安全風險監測能力、應急事件處突能力、關鍵崗位智能化水平與人員安全保障能力有明顯提升。
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淘汰落后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藝技術設備目錄(第二批)》《GB55036-2022消防設施通用規范》《GB55037-2022 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16-2021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24-2022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通用規范》《GB55029-2022 安全防范工程通用規范》《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護標準》(2019年修訂)《GB50040-2020動力機器基礎設計標準》《GB39800.1-2020個體防護裝備配備規范第1 部分:總則》《GB/T23809.1-2020應急導向系統設置原則與要求第1部分:建筑物內》《GB29837-2013火災探測報警器產品的維修與報廢》《GB15322.1-2019可燃氣體探測器 第1部分:工業可燃氣體探測器》《GB30077-2023危險化學品單位應急救援物資配備要求》等。
1.安全應急監測預警設備。面向石化化工、船舶、鋼鐵、有色、工程機械、鋰電池等行業的關鍵生產環節,加快應用安全風險感知、智能化監測預警技術設備。如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過程安全動態監控、火災風險監測預警、電氣火災監測預警、雷電監測預警、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品監測預警、工業粉塵監測預警、建筑形變和滑坡類監測預警、危險作業監測預警、大型起重機械安全監控等系統設備。
2.工業消防系統與設備。面向石化化工、船舶、鋼鐵、有色、輕工、汽車等行業領域,加快企業消防設施、消防車和消防裝備的更新換代,如消火栓系統、水噴淋系統、泡沫滅火系統、氣體滅火系統、干粉滅火系統、消防排煙系統、應急疏散指示與照明系統等;加大先進裝備配備應用,如移動式消防炮、全地形消防機器人、大功率滅火洗消裝備、大型儲罐火災高效智能滅火裝備、粉塵防爆系統和集塵裝置等。
3.安全應急智能化設備。針對高溫高壓生產、高空作業、有限空間作業等危險作業環境,推動自動焊接、運輸、除銹、消殺、高空清障等作業機器人,以及巡查、搜索、偵檢等機器人和無人機裝備配備應用;加快針對復雜場景的無人化救援裝備配備;推廣智能化虛擬化安全應急演練裝備。
4.先進個體防護設備。針對石化化工、船舶、建材、鋼鐵、工程機械等行業生產安全及園區社區個體安全防護需要,推動個體安全防護、自救互救設備更新配備,如安全帽、防毒面具、防護服、防護靴、防化學品手套、應急包等。加強企業專職救援人員個人防護裝備更新配備,如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智能型頭盔、避火服等。Kaiyun 開云官網入口Kaiyun 開云官網入口